昨天,由北京市体育局、天津市体育局和河北省体育局共同主办的2017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在京开幕。本次大会以“开放、合作、共享”为主题,京津冀三地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与30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同就如何实现和深化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展开热议。值得一提的是,与会者在讨论京津冀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场馆设施利用及体育旅游等多个议题时,都强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促进作用。
争当世界冰雪“第三极”
北京申冬奥成功让中国的冰雪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张家口将举办多项雪上赛事。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京津冀地区应利用冬奥会筹备和举办的机遇,打造世界冰雪“第三极”。他说:“目前世界冰雪产业发展的第一大板块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第二板块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及中西部地域,京津冀地区完全有条件成为世界冰雪‘第三极’。”
林显鹏说,京津冀地区去年的GDP总量占全国的10%,居住着1.1亿人口,拥有巨大的冰雪消费潜力。此外,即将举办冬奥会和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也都是打造世界冰雪“第三极”的有利条件。
林显鹏认为,京津冀三地要利用各自优势做不同布局,北京要成为京津冀冰雪产业资源的重要枢纽,打造高端冰雪赛事中心、冰雪的体验中心、营销和会展中心、科技研发与创新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资源服务整合中心;天津应重点建设冰雪制造业研发基地;河北需要首先将崇礼打造成国际高端冰雪旅游度假区,然后重点建设高端冰雪运动基地等。
林显鹏还表示,京津冀地区有条件实现“弯道超车”,从东北地区手中接过中国竞技冰雪运动的接力棒,“首先可在体操、蹦床等项目中跨界选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人才,力争在2022年冬奥会上夺金,然后在未来大力发展雪橇、雪车、钢架雪车等项目。”
可成立体育场馆联盟
体育场馆是举办体育赛事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统计显示,目前京津冀地区拥有超过10万个体育场馆、场地,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5.88%。如何在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利用好这些场馆,实现三地间的合作、开放和共赢呢?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中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家霍建新认为,通过成立各级各类京津冀体育场馆联盟,将有利于盘活用好三地现有的体育场馆。
霍建新说,2022年冬奥会后,北京和张家口将留下丰厚的冬奥会场馆遗产,应通过建立冬奥场馆联盟,保证这些稀缺的冬季运动场馆的利用效率,“截至去年底,北京就有雪场22座,建立京津冀雪场联盟后,可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APP或网站等平台上实现三地雪场的实时数据共享,让雪友们了解哪个场馆人多、哪个雪场适合自己的消费水平等信息。”
霍建新告诉记者,场馆联盟是公益性的,可在税收等方面享受国家政策支持,这样能以很低的运营成本为公众服务。他认为场馆联盟可以有多种形式和内容,比如京津冀三地还可以设立学校场馆联盟,“整个京津冀地区有3万多所大中小学,每个学校几乎都有不同规格的场馆、场地,但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公众紧闭大门,如果通过成立学校场馆联盟引导开放,那民众可以花很少的钱参与健身。”
联手打造“体育旅游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崔乐泉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二者的融合发展具备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应打造“体育旅游圈”。
崔乐泉说,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此外,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与举办,也为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强化体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当下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体育旅游时需要加强资源的协调,比如张家口、延庆具备合适的自然资源,那么京津冀三地就应该联合重点打造,实现三地在政策上、区位上和产业上的融合。
实习记者 赵晓松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报告制度如何在全党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