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十九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

发布日期:2017-12-19 23:25:42 来源: 作者: 点击:690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对于“双一流”建设,十九大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我们期望,“双一流”建设不仅能加速我国若干所大学、一批学科步入或者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的步伐,同时也能为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找准方向,作出更大贡献。

  从国际比较看,增强本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实力,提高大学的国际地位,是各国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带有普遍性的战略选择。哈佛大学原校长陆登庭曾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高水平的原创性研究、高水平的教师,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以及充足的办学经费等,这是其共性的一面。同时,每个一流大学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建设一流大学是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现在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都为各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际上,正是这些社会需求,促使这些大学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仍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为“双一流”建设创造了历史新机遇。“双一流”建设既要瞄准世界前沿的学科,争取有所突破,又要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而不单纯是追求排名指标、追求在《自然》《科学》上发表多少文章。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既加强对能源、环境、水资源等传统学科的研究,又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新材料、生命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地理条件迥异,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等多种形态并存,不同学校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也差异巨大。因此,高等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校际发展不平衡、结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在所难免。同时,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不充分、教育质量下滑、支撑国家战略发展能力偏弱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对此,“双一流”建设可以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双一流”不同于“211工程”“985工程”的重要特点,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打破“终身制”,避免贴标签、身份固化。被遴选认定为“建设”高校或“建设”学科,并非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通过对高校的第三方评价鞭策其建设和发展,做到有进有出。通过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双一流”建设有助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引领高等教育从一流的大学建设转向一流的体系建设。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等3部委联合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既充分考虑 “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基础,还考虑到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期望通过“双一流”建设,引领和带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整体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强整个高等教育。如“双一流”大学名单中新增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大学,已经考虑到扶持中部大省河南、西南边陲云南以及丝路明珠新疆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三是提高国际影响力,推进世界文明进步。

  十九大报告站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应积极关注和参与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课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养素质一流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为推进世界文明进步,推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都享有一流的国际声誉、学术声望,从事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室,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能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卓越的贡献。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在20世纪总是处于世界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为剑桥大学赢得世界声誉。

  世界一流大学也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不仅是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学位的海外留学生的比例较高,其中研究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来华留学规模不断扩大,办成了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研究机构,我国的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传播功能进一步拓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双一流”建设,应以更加开放的心胸和视野,建立全球性的发展坐标,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副主任)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刘承波

分享到: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下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国形成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