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两创”方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路径

发布日期:2018-03-19 17:05:53 来源: 作者: 点击:613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方针),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就昭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本位,一方面要不忘本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更要面向未来,守本开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担负起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民族文化复兴的正确选择。

  1.“两创”方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化发展中的体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方针。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问题,毛泽东就曾提出“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使命,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廓清了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纷争,一方面有力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站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高度,立足当代,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创新,承续中华文明,让中华文化亘古常新;另一方面也给文化复古主义者注入了一针清醒剂,因循守旧、照抄照搬无助于当下问题的解决。“两创”方针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文化发展的创举,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方针。

  首先,“两创”方针是建立在承认历史、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的,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文化发展问题。“两创”方针破除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回归文化发展本有的承续性,以现代反思传统,以传统涵养现代,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双向会合,在传统与现代的承续中思考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在转化与创新中延续文化的生命力。

  其次,“两创”方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中华传统文化,采用扬弃的方式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问题。新的时代文化的产生并不是以完全否定旧的文化为代价,应该采用辩证否定的方式,克服旧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吸取、保留和改造旧文化中积极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孕育要以辩证否定观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两创”方针不仅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确保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2.“两创”方针坚持中国特色,根植中国实践,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坚持中国特色,其核心支撑就在于根植于中国实践的创新。“两创”方针承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一方面强调以转化为基础,以创新求发展,廓清了学术界争论已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走“内在创造性转化”之路,还是应该走“外在批判性重建”之路的争论。创造性转化是基础,是我们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点,创新性发展是根本指向,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两创”方针不是孤立的,需以“两相”为旨归,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与“两相”的结合明确了文化发展创新的实践本位,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发展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现。

  首先,实践为“两创”方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文化虽然属于上层建筑,但始于实践,并最终在实践中完成形态的转化与创新。“两创”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实践并总结以往文化实践经验得出的正确指导方针,没有扎根中国文化实践的沃土,没有对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刻总结,就没有今天对待文化发展的正确认识。

  其次,实践给出了传统文化扬弃的标准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下的思想结晶和精神产品,要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然要有所扬弃,糟粕要摒弃,精华要保留,创新要与时代相契合,这一切毫无疑问来自于实践。只有根植于实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从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出发,才能汲取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而“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再次,实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社会主义文化创新融合中实现了超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同时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与现代生活融合并深入中国人的言行,才是文化创新融合的实现路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恰恰正是自身更新、超越并获得生命力的体现,根植于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性发展中,也必将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与发展。

  3.“两创”方针着眼未来,放眼世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两创”方针的提出极具前瞻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科技实力基础上的文化精神复兴,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提升。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中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一方面要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滋养,这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文化底蕴,是一以贯之的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的风采再现;另一方面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再现必然要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要构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中华文明的引领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让中华智慧为世界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首先,要深入挖掘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一种文明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解决现实难题贡献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要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应该着眼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着眼于人类的共存与发展,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这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完善中华文化传播途径。 “两创”方针的提出,为发出中国声音指明了方向,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通过适宜的传播方式展示给世界。当前,中国的发展成就世界瞩目,我们应该在顶层设计上构筑文化传播的大格局,以官方推介为主、民间互动为辅,用好互联网时代全媒体传播途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上的创新性发展。

  再次,要构筑平等对话基础上的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构筑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而不同的精神具有极强的包容吸纳能力,今天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中的包容吸纳能力,努力吸纳其他文明中的精华和智慧,同时构筑世界文明平等对话的平台,以理性交往建构价值共识,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融会的新气象。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增强世界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一方面是中国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彬 徐国亮,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及启示

下一篇:政治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统领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