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四个伟大精神”,积淀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中,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融入中华儿女的心灵秩序和精神境界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样重要的场合概括和提炼中国人民具有的“四个伟大精神”,体现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和一以贯之的新时代人民中心论。深入学习和把握伟大创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现实需要,以及发扬伟大创造精神的历史条件,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和一以贯之的新时代人民中心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是基于历史事实和实践分析,深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批判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过程中,明确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物质生产实践和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主体的论点。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里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思考问题时,忧国忧民,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前提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国梦”的阐释中,这种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大众代言的立场体现得更为鲜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还把人民立场提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他明确地阐述,“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思想引领的需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大成,是各种经验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理论提升。这“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并且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伟大创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现实需要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人民是中国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就是中国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辛勤劳作、精炼工艺、敢为人先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时代迫切需要中国人民继续发扬伟大创造精神的优良传统。能否不断完善并坚定地行走于中国特色文明之路,并在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中凝练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智慧?能否在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明昌盛和文化发展繁荣等方面,开创出既基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且洋溢着现代性精神的新型文明方案?能否在呈现中华文化包容性之广、融合力之伟、思想生命力之旺、创造力之强的过程中,既延续中华文明血脉,又引领对现代化实现方式的新探索,并成功构建既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文明,又面向“中国问题”、延续中国文明基因和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并在世界文明国家中拥有根本影响力的新型中国话语体系?
这些问题既是我们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和日益觉醒的“使命型文明”的“中国之问”,也是回顾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历史之问”,更是在由文明大国迈向文明强国的关键时期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节点的“时代之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首要的取决和依赖于中国人民是否能够和如何更好地继续发扬伟大创造精神。
发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历史条件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人民群众又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同样离不开继续深化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重要的历史条件。
其一,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发挥着决定性影响。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发挥程度。这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条件,以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的创造热情。其二,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影响。不同的政治制度与不同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不同发挥。这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政治条件,以进一步营造适宜中国人民发扬创造精神的政治生态。其三,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这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文化条件,以进一步释放中国人民的创造活力。
最后,在新时代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建构党的全面领导和发扬中国人民创造精神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同时,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作者王海滨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开放共赢的中国方案点亮世界
下一篇:习主席主旨演讲引发强烈共鸣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