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当其时的挑战

发布日期:2018-04-16 18:36:31 来源: 作者: 点击:599次 字号:增大 减小
  

   近日,《科学》杂志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一项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数据挖掘及功能解析的全球合作计划,认为该计划将促进对微生物毒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的理解。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参与甚至牵头各类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大科学计划)。事实上,这要看你从什么样的价值层面衡量,麦克斯韦方程组在19世纪被发现时,没有人想到它会成为今天移动互联生活方式的基石。

  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对此,科研人员纷纷表示期待,尽管我们尚存在牵头经验不足、项目筛选机制不成熟等短板,但正如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所言:“有挑战才会有成长。”

  正当其时

  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性在科学界早已成为共识。《方案》提出,在大科学计划中我们要更多地从追随者成为引领者。科学家认为,这个目标正当其时。

  王赤分析,中国有底气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首先是伴随着中国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有能力支持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如果没有大型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发现如引力波等可能很难获得。

  其次我们有人才储备。“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海外人才的回归,研究所、高校那么多研究生,他们就是中国科研的未来。”王赤更期待着他们中间能够诞生大师级人物。

  “多年来,通过参与世界性的工程项目,在中科院天文和多家高技术口单位培养了大批青年后备人才。”近日记者拨通电话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正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讨论一项30米口径望远镜国际计划的下一步部署。“今天上午我还参加了一位博士生答辩。他是长光所‘自带干粮’参与这项大科学计划过程中培养的第6名博士生。”

  科学家、科研工作在国际学术舞台上逐渐被认可、国际交流不断加深,更是中国牵头大科学计划的基本条件。“尤其我们很多单元科技非常有竞争力,这些单元如果能在一个大的计划里联结,会体现出强大的集成优势,那么来自中国的贡献就会很突出。”薛随建指出。

  弥补短板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大科学计划,从生命科学到核能利用,从大洋钻探到全球气候变化,从高能物理到空间科学、天文学,在这些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复杂昂贵实验设备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中国科学家的身影越来越多。

  在高能物理领域,大科学计划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管理模式。由中科院院士王贻芳领衔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设立了执行委员会、合作组单位代表委员会、合作组全体大会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经过讨论协商来进行关键技术路线的选择和科研任务分配。

  然而在王贻芳看来,经验欠缺,仍是我国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的短板。“我国以往组织的大科学工程数量非常少,到现在国内专用大科学装置不超过10个。所以如何吸引和管理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是个课题。”

  “正在运行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有一些,我国也参与了一部分,但由于没有强制性约束条件,参加与否甚至退出都较随意,大多项目都比较虚,也会存在管理困难的情况,包括经费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王赤打了个比方,“我们总说‘摸着石头过河’,可现在我国还没有真正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是连‘石头’都没有。”

  薛随建提出了遴选机制问题。“大科学工程的遴选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可从已有储备中立项,而要持续在多领域培育大科学计划,需要建立遴选、培育机制,像种树一样,从播种开始的每个阶段都能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撑,才有可能种出参天大树。”

  挑战中成长

  经济领域会出现贸易争端,中国科技的发展同样有可能受到阻拦。美国宇航局已经明确要求,受其资助的科学家不允许与中国科学家进行双边合作。

  要下好牵头大科学计划的这盘棋,多位常年关注国际合作的科学家都提出,首先需要科技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尤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否则以往“管大科学装置的部委不管科技合作、管科技合作的部委不管大科学装置建设”,以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纠葛等矛盾仍无法调和。

  “美国的十年规划仍然值得借鉴——由不同部委资助,在不同领域成立专属委员会,从而对该领域作出细致的五年、十年规划。这一做法澳大利亚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在复制。”薛随建说。

  王贻芳指出,要有能力提出并组织其他国家科学家甚至政府感兴趣的大科学计划,必须弥补经验短板,“一边参与别人的项目,一边在自己组织的项目中边干边学”。

  薛随建也认为,自己牵头和参与他国计划同时进行是个平衡策略。“大科学计划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有过合作、互信基础上的,不然彼此关系特别虚,很难有真金白银和人员精力的投入,那就从‘奥运会’又回到了‘全运会’。”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张楠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实现首季“开门红”

下一篇:国外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缘何持续攀升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