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实施动车组“一村一品”推进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15-12-07 10:04:52 来源: 作者: 点击:1135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徽州区潜口镇是安徽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环境优美乡镇、省最佳旅游乡镇。镇域面积38.5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1.4万人;镇党委下设党总支部3个、产业党支部19个,功能党小组39个,有党员514名。205国道、呈歙旅游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徽州区下口)在此交汇,道路水泥硬化、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安全饮水在黄山市率先实现所有自然村全覆盖;拥有唐模、潜口民宅2处国家4A级景区。

  潜口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运用“动车组工程”原理,总结经验、谋划发展,全面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使基层党建动车组工程“一村一品”向“一村一品牌”发展。

  一、强化班子建设,铸强镇党委“火车头”。注重班子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依托黄山干部在线学习城、党员远教、镇党校等平台,健全完善周一学习例会制度,开辟干部课堂,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和驾驭农村工作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乡镇领导班子活力。注重责任落实。健全规范镇党委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本职工作+联村工作+招商引资+党风廉政”“一岗四责”岗位责任制,创新了镇党委书记约谈、督查督办等制度,确立“书记主管、分管副书记主抓、组委干部具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责任的工作氛围,确保了各项工作不挂空挡、落到实处。(如创新建立的镇、村干部每季度“双述互评”制度,即:在述职评议大会上,由镇干部向村干部述职、接受村干部民主评议,村干部向镇干部述职、接受镇干部民主评议,年终综合季度评议结果核定镇村干部年度考评等级,进一步凝聚了镇村干部抓农村工作的“合力”)。注重组织工作创新。探索实践农村党建工作“雨润工程”。扎实开展以“访贤问计、访富问经、访怨问由、访贫问苦”为主要内容的走村访户活动,摸准并建立平安户、创业户、致富户、优生优育户、贫困户和不和谐户台帐,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及镇、村干部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困解忧、扶贫致富和回访解答工作,真情服务百姓。创新开展“六比活动”。分批召开了老年协会、妇女代表、能人创业、留守儿童座谈会,在“比”中明差距、宽眼界,在“查”中摆问题、常警醒,在“议”中拓思路、明方向,将广大党员、干部、能人的谋事创业的潜力激发出来,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了积极的比学赶超氛围,有效推动了各村在明晰发展思路、招商引资、清洁村庄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全面推进各村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6个村中的潜口村、坤沙村、唐模村、东山村、蜀源村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多措管理引导,打造村级党组织“动力车厢”。一是前引后推,节节激活。扎实推进“151工程”,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争创或整顿方案;及时召开“村村链动”座谈会,通过“前有标兵”带动、“后有追兵”推动,“前引后推”带中间,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上水平。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分别研究制定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主的村“两委”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二是强化引导,节节发力。出台了《潜口镇村级“种苗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按照“2+1”培养模式、考核淘汰制多举措,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目前30名后备干部有13人创办了实体。依托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平台,重点在服务发展、加强组织、锻炼干部、服务群众等方面探索实践,积极开展互帮、互学、互惠、互促活动,有效实现了统筹城乡党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局面。2009年,各村在帮扶单位、联谊企业的支持下,共对上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各类项目23个;创新实施了“党组织+合作社+公司+远教+基地+农户”的“动车”运行模式,培育“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2个,成立农民合作组织10个。完善“村级招商、分成全返”政策,引导各村级党组织利用和发挥好农村各种资源、人脉优势,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截至目前,全镇6个村已引进工业项目19个,引税600余万元,到2009年,预计2010年6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20万元,潜口的能人创业特色村、澄塘村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坤沙村的生态农家接待特色村、唐模村的乡村旅游特色村、东山村的生态蔬菜瓜果特色村、蜀源村的老年人生态休闲养生特色村“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争当先进,节节作为。打破农村地域界限,先后按产业、功能等重新设置产业党支部19个、功能党小组39个;采取强村帮弱村、先进带后进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村与村之间、党员之间的优势渗透、功能互补,实现村级组织建设相互提高。(如东山村是市级贫困村,实施“动车组工程”后,与广惠村结对共建,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竹木产业、蔬菜和烟草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使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三、搭建服务平台,激活党员干部“动力源”。抓好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积极开展“把优秀非党员青年推荐出来,培养发展成党员;把优秀党员青年推荐出来,培养发展成党组织后备干部”活动,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每年发展党员均在15人以上。注重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积极开展“小学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利用党员远教平台,每年开展各类培训,培训超过1万人次。9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工程”学员中有4名村干部学员创办了示范基地或经济实体。搭建平台,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大载体”建设,全面开展“承诺-兑现-再承诺-再兑现”党员“动态承诺”活动,每年都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问题2000余件;创新实施了党员学习日制度和 “三评”定“四型”星级党员评议挂牌活动,在农村党员队伍中形成了“学先进、比奉献,争先锋、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蜀源村党员鲍红玲返乡创办了鸿鹤林服装厂和蜀源生态土鸡养殖基地,率先致富后,主动无偿向周边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带动周边20余户发展土鸡养殖,组建了蜀源生态土鸡养殖合作社,并积极与老街一楼、阿平酒家等餐饮业联系,成为他们的土鸡供应基地,年销售土鸡1万羽以上,同时还依托服装厂解决周边村6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探索实践“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决议事项、实施结果公开评议”的“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 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农村民主自治。每年都召开议事会40余次,议定事项超过200余件,完成率100%,村民评议满意率达98%。(如澄塘村由于资金不足,对“先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还是先建生态生猪养殖小区”一直举棋不定,2个议案经党员议事会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目前该村已在远离村庄的荒坡地上规划建设了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不仅解决了村内养猪排污不畅影响村容村貌问题,而且扩大了全村生猪养殖规模,在民主评议大会上,此决议事项群众满意度高达100%。)

  潜口镇用“动车组”运行模式,把镇、村党组织统筹为一体,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贯穿于“动车组工程”始终,通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来激活各个党建个体元素,致使各个党建元素之间联动与自动、牵动与推动、显动与潜动的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全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分享到:

(责任编辑:岳园)

上一篇:紫霞徽菜美食街 点亮村民新希望

下一篇:搭台聚力 加快打造“特色发展第一镇”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