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因患慢性扁桃体炎住院的广西桂林边检站警官小唐,领到了站里发放的2800余元医疗报销费和500元慰问金。住院治疗期间,站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慰问,但都没有拍照、摄像,也没有在局域网上宣传报道。她说:“这种做法既让自己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贴心关爱,同时也保护了个人隐私。身体疾病信息是个人的隐私,大家都不愿意公开,更别说把自己生病的照片挂在网上‘展览’了!”
通过调研,了解帮扶困难官兵家属,明明是一件好事,有时反而让当事官兵反感。原来,帮贫扶困也有“学问”。以往,官兵住院或有家庭困难,领导登门慰问时,往往还有宣传干部相随,一大群人,照相机、摄像机“哗哗”地响,影像图片当天就上网。这些方式,使住院官兵成为全区战友关心的焦点,一个接一个的慰问电话,让患者应接不暇,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而有些病情一旦公之于众,又会让当事人感觉“有失颜面”。再者,有些帮扶方式过于简单化、程序化、公式化,只“慰”不“问”,将钱或物送到被慰问官兵家中,坐一会儿转身就走,缺少满怀深情的具体问候。这说明帮扶困难官兵的方式很重要,不亚于帮扶的内容。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身体疾病或生活困难,对于官兵来说都不会是光荣和自豪的事,应该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桂林边检站政委郑仕桂认为:“中国传统对‘嗟来之食’有忌讳,我们党委对困难官兵的帮扶,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嗟来之食’的味道,要把好事办好,我们所做的帮扶、关爱应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点点滴滴,体现在真诚真心中。因此,关爱有时也是“双刃剑”,如果能照顾到被关爱者的尊严,会激发官兵的积极性,给队伍发展带来勃勃生机;用得不好,则会让官兵反感甚至感到受伤害。只有从组织真诚的关爱中体会到尊严时,才会心齐、气顺、劲足,整个队伍也才可能凝聚起干事业的合力。”于是,站党委研究规定,禁止在网络、宣传栏上张榜公布困难官兵的补助情况,必须公布的一律删除具体名字,仅公示帮扶总人数、金额;慰问官兵尽量不拍照、摄像,一般不作报道,即使报道也不能出现困难官兵的真实姓名,以便于保护困难官兵的隐私;官兵遇有贫、丧、病、家庭矛盾等特殊困难时,领导必须进行“一对一”家访,开展谈心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此外,站党委成员还深入到所属各基层科队,倾听官兵意见建议,了解官兵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难题,然后认真分析梳理,结合实际调整生病住院、家庭经济困难等各类慰问补助,对一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向官兵解释清楚,并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及时研究解决方案。“贴心关爱”把好事办好的关爱机制,有效激发了官兵爱岗敬业的热情,“将工作当事业、把警营当家业”的理念已经深入全站官兵的心中。
“贴心关爱”搭建了真心交流、真情互动的平台。今年中秋节前夕,站副政委吕毅到原桂林边检站病故副站长唐轩同志的妻子家中慰问,通过半个多小时唠家常,进一步了解了她的家境现状,切实“慰”到实处,“问”出实情。临走时,唐轩的妻子感动地说:“这样的慰问,我随时都欢迎来!”
不做“表面文章”,而是站在“弱者”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贴心关爱”,做到物质帮扶与体面帮扶并重,不仅体现了组织的关爱,更彰显了“以人为本”理念,凸显了既强调人人平等又尊重个体的时代特点。(作者单位:广西桂林边检站政治处)
(责任编辑:岳园)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