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春节的隆重,就在于它处在新旧时间节日点上,人们以喜悦、期盼的心情辞旧迎接。春节是人际关系再造的良机,贺年、团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汇聚着人们的亲情、友情、恋情。春节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传统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在一个变化的年代,传统年俗也在不断融合、嬗变,哪些应该坚守、如何坚守,本期从美食、年礼、花市等角度,予以探讨。
民俗:饮食
吃的不是菜,是意头是福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而“吃”是这个节日的重头戏。“一定要赶回家吃个年夜饭”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牵挂,甚至是信仰。年夜饭外,过年各地也呈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表现,是不同地区民俗的展现窗口。
对于北方人,年夜饭少不了精心制作的饺子,曾经的物质匮乏时代,肉少菜多,到物质丰富时期的肉多菜少,再到现代讲究养生的均衡搭配。饺子馅的变化,折射了时代的发展,彰显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对于西南人民,悬挂在家家户户屋檐下的腊味,是过年不可缺少的味道。香肠、腊肉、腊排骨、腊猪肝、腊猪舌……香气四溢的腊味几乎成了西南人民身分的标签,而对于广东人民,春节吃喝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广府的油角、煎堆、蛋散、年糕散发着独特香气,客家人的豆腐、甜粄、鸡蕴含着特别的意义,潮汕人的火锅、肉丸、各式粿,寄予着来年的愿望。
时光荏苒,关于吃的民俗,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食品种类日益丰富,鸡鸭鱼肉成了餐桌常客;特产、洋货搭着跨境电商的便车走入寻常百姓家,世界各地的美食触手可及;各类餐饮APP异军突起,将大厨请回家做年夜饭、网上订购年夜饭或直接在酒店开餐成了年轻人的新潮选择;反腐日益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趁过年之机公款吃喝的陋习日益减少……
舌尖上的春节,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精彩。一路走来,变化的是菜式,不变的是年味。年味为何?团团圆圆是年饭最重要的味道。一家团聚,觥筹交错中共享天伦之乐,这是年饭最动人之处;虔诚祈福,讲究好兆头,除了好意头的菜名,年饭中还有一股文化味:馄饨寓意粮食满囤;长寿面预祝寿长百年;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如果说春节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那么饮食的民俗就是这个基因中重要的DNA。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在一桌热气腾腾的年饭中沉淀,在流变的饮食民俗中留下烙印。(陈小雁)
民俗:年礼
风清气正,有礼有仪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虽然这首老歌已让年轻一代感觉陌生,但过年的礼尚往来仍然是我国春节千年不易的传统习俗。逢年过节,礼物既扮演了拉近人际关系的桥梁角色,也寄托了一份美好的祝福和感恩之情。亲戚、朋友、同学之间,过年互送礼物,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风尚。
过年送点什么礼,也折射了时代和生活的变迁。上世纪80、90年代,过年送礼以食物为主,点心、熟食都是常见的礼品选择。当然,烟酒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角,尤其是晚辈送长辈,即便收礼的人自己不抽烟喝酒,转送他人也很合适。进入21世纪,生活条件提升了不少,以保健品为主流的“送健康”颇为流行,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也跻身高档礼品行列。再往后,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电子产品成为送人的时尚之选,送小孩的游戏机、平板电脑,送大人的手机、相机,既有不同价位多种选择,也很方便实用。除了送礼的内容随时代而异,送礼的方式也从大包小包转为轻便物件,及至眼下很多年轻人网购礼品成风,人还没回家呢,送给家人的礼物就已经快递到家了。给漫漫回家路减轻负担,轻松了不少。
当然,要说渊源最深、普及面最广的过年礼物,当属红包无疑。长辈送小辈压岁钱代表关爱,晚辈送长辈以示孝敬,同辈之间送利是互道祝福……套上红包的现金不再散发铜臭味,而成为一种人情寄托。比起实体礼物,现金作为硬通货,收到红包后爱买啥买啥,最受欢迎。相信不少人关于过年最快乐的回忆,都是在小时候接到压岁钱的那一刻,怀揣一笔“巨款”,那种兴奋又紧张的心态,至今让人回味。眼下,发红包也走上了互联网,近年来各家互联网公司推出各自红包,每到过年就开始“红包大战”。渐渐地,实体红包越来越少,网上红包越来越多,亲戚朋友来做客,连给小孩发红包也可以“扫一扫”。效率倒是很高,但总觉少了些情怀和仪式感。
过年送礼,也须分清场合和身份。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职人员送礼之风及时刹住,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国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领导不必想方设法躲礼,下级也不必费尽心思送礼,把春节的宝贵假期都留给家人,于社会而言有利政治清明,于个人而言尽享天伦之乐,值得点赞。当然,也有个别顶风作案者,通过网络红包、电子预付卡等更为隐蔽的方式送礼收礼,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中纪委就曾明确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对微信红包等网络送礼行为仔细甄别,涉嫌违法违纪的要及时查处。
归根结底,礼尚往来是为了弘扬守望相助、和谐有爱的人文传统。过年送“礼”,重点不在礼物贵贱,而体现了一种礼仪、礼貌、礼节。俗话说“礼轻情意重”,千万别搞错了重点,误解了礼的本义。
(责任编辑:岳园)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