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为了生命的握手——记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搜救中队

发布日期:2016-02-17 13:21:41 来源: 作者: 点击:138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光明日报·军事】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2015年12月23日凌晨3时,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抢险现场,随着生命探测仪上的小红点越来越明显,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搜救中队官兵沸腾了。3小时后,唯一的幸存者19岁的田泽明成功获救。此时,距滑坡事故发生过去了67个小时。那张被称为“生命的握手”的照片瞬间感动无数网友,获得万千点赞。

  任务转型紧贴使命拓展

  “组建救援中队是使命拓展的需要。”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政委李祥星说。

  时光追溯到汶川大地震,部队没有搜救装备,常常是在兄弟单位探测仪的指引下实施救援,而大型装备转换、机动十分不便,往往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面对组建救援中队的提议,不少人还是充满顾虑——对于水电部队来说,抢险、抢通、抢修是强项,组建救援中队既无装备和人才,更无现成经验,如何发展?但支队坚决贯彻水电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战略部署,提出“任务转型要紧贴使命拓展”,于是,2013年8月搜救中队正式挂牌。

  站在鲜艳的队旗下,中队官兵感到骄傲,更感到压力如山。全地形地震救援车是德国生产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设备,它组合了155件(套)救援设备。“抬脚就要高起点,创造条件也要上。”为了把一流的装备配备到中队,他们深化军民融合模式,依托社会化保障,多次到地方政府汇报,反复争取地震局领导的支持,最终将这台价值850多万元的装备请到中队。中队组建不久,国家地震局挑选一批业务骨干赴新加坡参加培训,他们选拔最优秀的官兵参加。近4年来,通过选送官兵参加各类培训和刻苦训练,中队涌现出一大批身怀绝技的专业尖子,摘取20多项比武桂冠,成为高空、水上、城市、地震等各类搜救专业领域的“排头兵”。

  首战用我锻造“救援铁军”

  这是一次争分夺秒的生命大救援。

  2014年3月,正在建设的南宁地铁1号线西乡塘站,因雨水冲刷导致施工区域覆盖式塌方,2000余方泥土掩埋了整个洞口,3名来不及撤出的工人被埋。

  当官兵赶至事发现场,发现一根直径两米的水泥柱涵管把洞口牢牢挡住,早有人断言三位工人已无生还的可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通过现场技术分析,官兵认为从受力点来看,还存有一定空隙,被困者应该有生还可能。

  通过生命探测仪的信息,官兵选择一个区域组织破拆,迅速展开搜救。4小时后,第一名被困者的呼救声从通道口传出。不到6小时,3名被困者全部救出。中队一战成名,被当地政府和群众称赞为“救援铁军”。

  灾害现场就是战场,练兵就为打胜仗。中队官兵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淬火,逐步摸索出人员搜救、混凝土破拆和钢筋切割等课目连贯组织实施方法,探索出“定位搜救三步法”,大幅缩短搜救时间。他们按照实战标准总结出23种不同条件下的生命迹象探测方法、12种快速破拆小技能、6种心理疏导小常识,在每半年一次广西地区搜救部队联演联训中荣获“三连冠”,成为当地专业搜救的“王牌”。

分享到:

(责任编辑:岳园)

上一篇:广西南宁:让一让 成榜样

下一篇:南京市:“水十条”全力治理城市污水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