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杨集镇:党建脱贫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日期:2016-08-30 18:27:50 来源: 作者: 点击:1288次 字号:增大 减小
  

 郯城讯杨集镇石柱子村位于杨集镇政府驻地西,村民多以小麦、水稻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自第三批县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石柱子党支部书记主动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建言献策,多次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一起去港上、泉源取经学习扶贫大棚建设经验,逐步摸索建立“党支部+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第一书记工作组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引技传技,拓宽富民思路。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以来,积极为社区找出路、谋发展,根据自身工作优势,带领社区主要负责人、农户等一行10余人先后到港上镇垳头社区和泉源乡学习扶贫大棚建设经验,决心改变以前农户“一亩地一年一季小麦一季水稻收益一千元”的“五一”种植模式,加快本村生产结构调整,而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到来,让石柱子村短时间内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党支部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建设服务型党支部。根据前期学习调研、入户走访发现,扶贫大棚建设需要土地、资金、技术三个基本要素,这也是制约很多村发展不成功的重要因素,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与第一书记工作组协调沟通,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村民手中成片流转土地100亩,联合15户致富能手,积极协调汉源银行贷款160余万元,聘请寿光农技专家团队1个,解决了高标准扶贫大棚建设的实际困难。石柱子党支部通过建设扶贫大棚切实发挥好服务型党支部的职能,也重塑了党支部领导核心的形象地位。

发展动力足的农户带动建档立卡贫贫困户精准脱贫。石柱子村共有贫困户8户19人,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直接参与发展投资10余万的大棚显然不符合实际。村党支部首先摸清贫困户情况,逐一制定脱贫计划。针对11人经简单培训即可进行田间日常管理的,提供工作岗位,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针对8人因年老体弱、患病等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建立“2+1”扶贫模式,即平均2户大棚承包户要负责1个贫困户的脱贫任务,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2500元的年底分红。

石柱子村“党支部+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的重要实践,是精准扶贫工作“书记抓、抓书记”制度的重要落实,夯实了党支部在扶贫攻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现代高效大棚的建设对杨集镇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杨松立李井水)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柳州市公安局红光责任区刑侦大队党支部的故事

下一篇:东乌珠穆沁旗建设“三型”社区党支部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