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航天科工三院239厂张云鹏 陈鑫)走进航天科工三院239厂铸造加工部熔化组,你就能感受到滚滚铝液的炙热辐射在一位操作者身上透出的温度和热度。而这位操作者,在这个班组里已经坚守了24年,他每天早早来到工作岗位,观察着坩埚里七百多度高温的铝液,注视着天车上来来往往的砂箱,记录着班组里各种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他叫黄文忠,是这里的班组长,24年来,用看似平凡的工作诠释着“工匠”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1992年,黄文忠进入239厂开始工作,多年来用汗水、执著和敬业不断探索着金属熔炼的特性,逐步掌握了高超的操作技能,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长为班组和车间的中坚力量。
黄文忠一直坚信:“制度是生产最有效的保障”。班组始终坚持“班前会、班后会”制度,早布置晚总结,对组内工作及时交流沟通。他提倡“以人为本,合理分工,老员工带动新员工”制度,促进了班组“互保、互补、互助、互进”生产秩序的建立。“班务公开、奖惩透明”制度要求违反生产规定的员工对违规行为现身说法,同时对优秀个人进行奖励。
在黄文忠的带领下,班组每周组织开展培训,本着“先规范、后养成”的原则,以“三基”建设为抓手,注重基础、基层、基本技能,采取“到现场、用案例、即时式、互动性”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对质量、安全等工作的认识。
在黄文忠看来,对待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将岗位职责分内之事牢记于心,要将集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对待。作为班组长,黄文忠非常注重生产现场细节管理。他是在车间推广安全提醒标示的第一人。他认为危险点醒目的安全标识提醒,能与制度约束形成有效的补充落实。他一遍遍仔细筛查着班组负责区域的危险源,修改着安全标识,因地制宜设计着安全标识的放置,使其更加明确醒目。他巧妙地设计使用了班组内手机的集中存放袋,避免了员工个人因使用手机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安全事故。
班组文化建设是黄文忠追求的更为高级的目标。在他看来文化建设的开展首先源于班组和部门日常工作习惯的养成。在熔化组,自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师傅到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共同建设着良好的工作习惯,他们习惯了工具、设备摆放整齐,习惯了操作动作规范、互相协调配合,习惯了严格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炎热的夏季,汗水浸湿了厚大的防护服,加快了呼吸的频率,也动摇不了熔化组员工一丝不苟安全生产的意志。
对待安全问题,黄文忠眼里不容沙子。认为铸件锯切浇道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他和清理组长掰扯一上午;认为安全通道使用不规范,他有时间就蹲点守候。这种“苛刻”、“好事”的作风从小组延伸到整个部门,推动了安全生产大环境的形成。
工作中的黄文忠,你能看到他脸上会浮现出坚定的、一丝不苟的表情,就像他在与设备对话,多吵杂的工作环境都无法去打扰。
这就是黄文忠,一个在平凡岗位默默做出不平凡贡献的航天人。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