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80后说我所理解的时代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6-12-30 15:52:42 来源: 作者: 点击:186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本网讯 航天科工三院239厂尹天宇“机器代替人力”的真正内核,是“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去代替参差不齐的个人经验”,这也是这个时代需要提倡的工匠精神。

从制造业的从业者,到普通的民众,大家都在讨论“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工匠精神”更仿佛成了一剂强心剂。每到一个概念被炒热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冷静、清晰地再认识的时候。究竟什么才是工匠精神?如何真正深入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我认为,将“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升华到“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去代替参差不齐的个人经验”,这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

前不久,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和殷商妇好墓考古发掘成果展,我和几位同事利用周末时间去参观。现场展出了巨大的商代青铜鼎,细腻流畅的花纹精美至极,各种金银器和玉器也体现了精湛的雕琢手法。人们都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赞叹不已,现场有人问:“古代中国人可以做出这么精美的青铜器,现在却做不好普通的生活用品,我们要出国抢购奶粉和马桶盖,老祖宗留下来的工匠精神丢到九霄云外了吧?”

仔细一想,其实这个问题根本经不起推敲。青铜器在古代并非普通用具,而是重要礼器。所以哪怕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帝王们也会不惜代价集结最优秀的工匠铸造出最好的青铜器。现代制造业的使命则是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廉价的产品。显然,如果我们在产品制造中不切实际地“精益求精”,不但不利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也限制了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继而失去用户和市场。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我们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工匠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自工业革命以来,“用机器替代人力”就贯穿了人类科技的发展过程,现代工业慢慢取代了传统工匠,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发生着本质变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前,大炮需要靠工匠手工铸造和调配,效率很低,随着镗床的发明和普及,人们找到了准确加工内孔的方法,于是火炮被批量制造出来,改变了战争形态;早期的汽车依靠纯手工打造,是富裕阶层的玩具,而当汽车大王福特用流水线工厂和科学管理模式创造了“T型车”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后,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曾经,军工型号制造严重依赖钳工师傅精湛的手艺,但如今我们有了现代化的数控加工中心和各种先进的工艺手段,异型复杂型面加工能力、对不同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对生产周期的保障和效率提升都有了质的飞跃,以至于有钳工师傅开玩笑称:“如果咱们钳工都下岗了,就说明机械加工水平真的产生了飞跃式的提高。”

不难看出,“机器代替人力”的真正内核,是“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去代替参差不齐的个人经验”,这也是这个时代需要提倡的工匠精神。

我们要避免这样一种情况:工匠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感悟、不断磨砺,最后甚至成为一门“玄学”。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只要结果可以被量化、过程可以被准确描述和精确控制,就可以提炼出科学模型,最终用数字化的标准作业流程进行替代。

工业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说,整个自动化学科体系、现代科学管理体系乃至人工智能体系,都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之上。它是对工匠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精神的一种提炼与升华,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搞出“两弹一星”,以及一系列重大国家科研项目,这些辉煌的成功都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在“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上一点也不输给国外同行。但是,我们生产的汽车、机床,却往往存在着性能指标过硬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憾;在精密液压件、高性能轴承等领域,我们与国外同行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中国制造”长期以来成为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代名词。

时代并没有给我们太长的时间去慢慢补课,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需要改造思想,脚踏实地地将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切实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与提高。

 

分享到:

(责任编辑:易苏辉)

上一篇:我亲历的航天往事 铭记1971届“新工连”

下一篇:双创”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路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