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心”规划方案正式发布
从隋朝的摩诃池到明代的蜀王府,从清代的贡院及府试院城墙,再到民国券拱门、为国求贤坊,直至当代的四川科技馆……现今的天府广场区域,从古至今都是成都的地理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而这一中心,将迎来再次辉煌。
8月10日,成都市规划局正式发布“成都中心”规划方案。未来,成都将在最核心的天府广场后子门片区打造一个占地上千亩,集文化中心、城市遗址、中央公园和产业高地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新地标,成为又一张世界级的中央公园城市名片。
□邵明亮 记者 陈碧红
承延千年历史形成“前厅后苑”城市格局
规划方案中的“成都中心”,正是现在的天府广场,同时涉及到后子门的大部分区域。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介绍,作为一个城市千百年来的地理、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成都中心”所在地在城市规划层面上能够允许进行规划建设,这种情况放眼全国都很少见。
为此,重新打造的“成都中心”,将秉承“复兴历史文化、重构城市中心”的规划思路,融入成都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因素,同时结合时代特色把现代中央商务区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格局。
根据方案,“成都中心”将利用天府广场及周边文化建筑围合成城市客厅,并结合中央公园在总体格局上呈现“前厅后苑”的形态。
其中,“城市前厅”以人民中路为界,并汇聚众多省市级文化设施的天府广场为核心区域,而后子门片区则作为“城市后苑”,发挥中央公园功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此外,该片区还将结合周边众多商场,在外层区域强化金融商务商业功能,并规划建设“城市旅游中心”。
王松涛表示,整个片区应融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因此在细节打造上,尤其是“后苑”部分,将计划部分复原唐代摩诃池,形成约50亩的水域面积。而位于其中的成都体育中心也将进行改建,将以前的赛事属性更多转变为日常的民用属性。
复原历史中轴新增“两坊一楼一门”
据悉,由于目前以天府广场、毛主席像和四川科技馆所串联的中轴线,基本与成都历史上的“两坊一楼一门”(旁求俊义坊、为国求贤坊、明远楼、后载门)的城市中轴线基本一致,因此,规划中将强调与既有建筑共同恢复并强化中轴线的空间秩序。但由于历史上的这些地面建筑早已不存在,因此规划方案将新增相关历史遗存。
王松涛表示,新增并不一定代表完全重建。比如,诸如牌坊这种相对较小的建筑,会增加城市美感,因此考虑重建的难度不大。但比如明远楼等相对大型的建筑,则可能会考虑使用三维全景的虚拟现实技术来呈现。
另外,为了强化格局,按照规划方案,还将在中央公园四周修建一些非闭合的边界,比如通过打造御河、城墙等历史要素,以及对片区内的遗址区、近现代建筑如池、苑等进行局部性恢复等,利用现代材料、工艺等重塑和强化明清历史的围合边界。“重塑边界并不是为了把中央公园和外围分割开来,而只是想让人们了解成都历史上的边界意识,复兴历史文化。”
王松涛说,“成都中心”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城市公共活动的载体。据悉,成都现有的其他城市名片,更多承载了对外接待的功能,而“成都中心”其核心区域是一片占地六七百亩的城市中央公园,在这里,市民可以进行健身、休闲、娱乐等各种活动,是成都市民未来一个大型的露天公共活动场所。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