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呼和浩特,秋风送爽,景色如画,处处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之景。9月1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主办,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全区第七次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
观摩团一行在新城区讨思浩村村史乡贤馆参观了解该村历史及文化传承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领导乌兰、那顺孟和、李杰翔、费东斌、孙建华、王雪峰参加观摩。
迎着朝阳、伴着夕阳,与会领导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相关单位的代表先后走进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杨家堡村、王齐村、朱尔沟村,新城区水磨民俗村、呼和塔拉草原、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讨思浩村、生盖营村、哈拉沁生态公园,实地观摩呼和浩特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在新城区水磨村观看村民现场面点制作。
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秩序美、致富美”的“五美”建设要求,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认真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项目,以“幸福农家·美丽乡村”为总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突出“环境卫生好、产业支撑强、农民素质高”这一重点,大手笔改造基础设施、全方位构筑生态文明、进村入户开展文化活动、大力弘扬道德风尚,与时俱进发展特色产业……呼和浩特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激发出乡村的无限活力。
新城区水磨村经过整村改造,凭借着地理和资源优势,农家乐及民俗文化旅游日益兴旺。
走进杨家堡村,宽敞整洁的农家院落,人美、村美、艺美、愿美的“四美”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农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表演......让与会代表们赞不绝口,新农村建设让杨家堡村得到了实惠。
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谱写蓝色情怀,促进绿色发展,收获金色硕果,放飞橙色梦想,五彩的王齐村,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走进村妇联主任、十星级文明户安荷叶家中,小院内海红子、脆枣果实挂满枝头,客厅内“崇德向善”的牌匾和茶几上丰盛的瓜果梨桃彰显着庄户人家的和睦与富足。
新城区生盖营村村民在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插花艺术教学。
在背依大青山的朱尔沟村,与会代表们品尝着村子自产的123果子、脆枣、玉米,直呼“甜”!村民们在戏台上唱歌跳舞,在文化室内下棋读书,在广场上健身娱乐,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秋季的呼和塔拉草原格外迷人。
新城区保合少镇的水磨村属大青山山地村庄,距离呼和浩特市区仅18公里,呼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经过整村改造,并巧借大青山生态旅游资源,水磨村的农家乐餐饮和民俗文化旅游业日益兴旺。与会代表看到,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一派生机盎然。
在讨思号村委会大院内,一株三百年的古榆树见证着该村的变迁。“讨思浩”蒙古语意为“接待处”或“迎接处”之意。今天,讨思浩的村民以丰硕的文明成果热情迎接着代表团一行的到来。文化活动室、村史乡贤馆、好人之家、乡风文明小广场、放映室、会议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置,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别样带劲儿!
正在紧张建设的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大庆主会场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
“曲径通幽、妙趣横生,瞬间让人有置身于茫茫大草原的感觉,真是美不胜收。”在呼和塔拉草原,与会代表感叹着。看到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主会场——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与会代表用“震撼和深受鼓舞”表达感受。
群山环抱中的生盖营村环境整洁,风景优美。在村庄环境、生活条件改善的基础上,该村更加注重培育文明乡风,在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下,村民们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同时,该村专项整治大操大办之风、封建迷信之风、酗酒赌博之风、薄养厚葬之风和家族宗亲之风等不良风气,利用本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引导村民抵制陈规陋习,使得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哈拉沁生态公园中的沙坑景观改造区独具特色,该园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在大青山前坡形成了集山谷楼阁、桃林水榭为一体的秀美景观。
沐浴在夕阳余晖下的哈拉沁生态公园绿意盎然,园内休憩的游人与茂盛的植被相映成景。哈拉沁生态公园总面积1万余亩,是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之初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性地进行景观改造,增设了人工湖、景观建筑、庭院群落及健身步道等园林设施,营建了大面积花田、缓坡草坪、梯田林带等多用景观效果,形成了一处集山谷楼阁、桃林水榭为一体的美景所在。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实地观摩呼和浩特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大行动,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呼和浩特新闻网 记者 张秀娟 摄影记者 郝少杰)
(责任编辑:李宝凤)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