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龄蓝皮书 (2018)》调查报告显示,当代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目前的养老供给机制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的养老模式更加关注长者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长者的心理、精神需求,从而形成了养老产业重护理的普遍运维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长者经常处于被动管理、护理的状态,最多能选择由谁提供健康护理,而在日常生活方式上的自主选择需求则被忽视。
难道养老只有被人照料、被人护理这一种选择吗?长者们能不能自主决定如何生活呢?从住在大爱书院的叶桂蓉阿姨、樊润生阿姨、丁金凤阿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养老,可以有更多、更自主的方式,坚持“我的生活我做主”,才能真正地实现“老了,更幸福”。
叶桂蓉阿姨:做主生活,找到“人气儿”
81岁的叶桂蓉阿姨退休前任职于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2004年结肠癌手术以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痛,开始了晚年生活。叶阿姨性格坚强,她自我评价是个“主意很大”的人,所以退休之后便打算住养老院生活,避免两代人一起生活不方便。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子女的反对,但在叶桂蓉阿姨看来,选择如何度过晚年生活是自己的事情,便自己做主“自立门户”。
叶阿姨了解大爱书院是在2018年。当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建筑大气、高档。而大爱书院所在的大爱城社区有医疗中心、学校、农场等配套设施,有实际物质支撑和提升发展的基础条件,未来规划也十分明晰,因此给叶阿姨留下了深刻印象。
被文艺课程打动决定入住。未见大爱书院之前,叶阿姨对它无感;见到大爱书院之后,叶阿姨直接决定入住。因为大爱书院设置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课程,而叶阿姨一直喜欢文艺活动,了解到能有机会接受正式教学,便下定决心入住大爱书院。
周到的服务让叶阿姨开始依赖书院。叶阿姨拿定主意便雷厉风行。4月参观过大爱书院,10月就已经入住了。在书院生活将近一年,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书院了。“这里的服务真的太好了”,阿姨很认真地说,“现在偶尔回家去住,心里都很不踏实。因为书院提供家庭医生上门、健康管理、24小时紧急救护等医疗服务。有时夜里不舒服,打个电话或者按下床头的急救钮,就很快有人上门提供治疗。自己回家去住,总是担心夜里不舒服的时候,都没有人在身边照料。何况,自家小区里的医院还得挂号、等待,还要收费!”
家里的生活有人气儿才行。从2004年离开子女独自生活,到2018年入住大爱书院,叶阿姨在位于北京顺义的某个社区一直住了14年,见证了整个社区的发展。同时还作为元老级人物,组建了抗癌俱乐部、球队等。但她最终选择了离开。叶阿姨说,虽然那个社区活动不少,配套设施也齐全,但多数情况下自己和老伴儿还是守在家中,处于“空巢”状态。
入住大爱书院以后,叶阿姨培养了更多的爱好,唱歌,弹琴,充实忙碌。叶阿姨说,除了活动以外,日常的生活更要多点儿人气儿。因为大爱城是全龄层社区,不仅有入住大爱书院的老年人,社区中的年轻人和孩子也很多。和其他只有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相比,这里有年轻人来来往往,增添了许多生气。所有大爱书院的员工们脸上也总是洋溢着笑容,礼貌热情地和自己打招呼,问问家里的需求,聊聊最近的功课和活动。因为书院里热情和活力的氛围,所以自己也青春焕发,更希望自己的朋友们也能同住一起感受这样的气氛。
叶阿姨相信,书院还会继续提升发展,无论是文艺课程的设置,还是大家关心的医疗条件、北京医保卡的通用等等都会随着大爱书院工作的推进逐渐完善起来。因此,她也会继续召唤自己的朋友们和她同住。
樊润生阿姨:做主自己的“学霸”生活
83岁的樊润生阿姨,性格和名字一样,很“男孩子气概”,性格豪爽,做事干脆。大学毕业时北科大留校任教的她直接选择了支援三线建设,在甘肃工作到退休才返京,即使薪资上有很大落差,也从未后悔。樊阿姨很久前就决定了退休后入住养老院,遭到了儿子的反对,但樊阿姨夫妻俩信念坚定,磨到儿子同意立即入住了大爱书院。
活动集中在一栋楼里,很方便。在挑选养老院这件事上,樊阿姨非常严格。四五年间,考察了很多养老机构,最后看中大爱书院“活动集中在一栋楼中”。樊阿姨考虑比较长远,认为虽然现在他们还很健康,但总会到腿脚不好的那一天。大爱书院这样集健身、学习、活动、用餐于一栋楼,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老师们特别严格认真,真的是有教有学的书院。对于樊润生阿姨来说,让她觉得“没挑出毛病”的大爱书院,最让她钟情的是这里真的在办一座“书院”。喜欢唱歌的樊阿姨上了声乐课,老师认真纠正了她的发音问题。上完课以后,再去K歌的樊阿姨被夸赞有进步,成就感爆棚。并且现在,不管是合唱还是独唱,她都游刃有余,跟以前在厨房里哼唱完全两个境界。同样地,学习绘画的老伴儿,就一片叶子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才被老师认可,要求非常严格。在樊阿姨眼里,这些老师的严格认真也是对身为学员的长者们的一种尊重,尊重他们学习的热情,尊重他们学习的能力。书院式养老模式中,以“文化和尊严”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到了实处,让樊阿姨非常满意。
这里就是我的家。樊阿姨住到大爱书院以后,交到了很多歌友,球友,像亲姐妹一样的相处。“我们就是一家人啊”,樊阿姨的语气特别肯定地否定了“像一家人”的说法。樊阿姨尤其喜爱“像自家后院”的农场。金黄绽放的向日葵,百花竞艳的花圃,生长茂盛的菜畦,等待成熟的果树,一派生机勃勃。每天早晨遛弯儿,她都会拍个小视频,发到各个朋友群里,是她召唤伙伴儿们来她家同住的利器。
丁金凤阿姨:做主书院管理,成就家的氛围
丁金凤阿姨一直在协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任职直到72岁才退下前线。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教学工作,临床研究等等,工作时承受的压力很大。退休后周游了一趟世界,丁阿姨选择了养老院颐养天年。丁阿姨夫妇和两个女儿之间互相独立,因此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拿了主意。
因为营养美食,所以选了这里。丁阿姨说,以前工作忙,天天吃食堂,没时间做饭也不会做饭,之前住的地方缴费那么多还不提供膳食,毅然离开了。之所以选择大爱书院,就是这里为入住长者提供科学营养餐食,严选大爱生态农场天然绿色食材,餐饮中心遵循“膳食营养平衡”标准,为长者提供一日三餐养生食谱。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获得了额外的养生食谱服务,让人真的不能再满意了。
心安处即是我家。在大爱书院和谐友好的氛围里,丁阿姨卸下了以前所有的压力。曾经的失眠在这里得到了治愈;曾经会因为工作凌晨三点惊醒,现在终于可以全部放下,每天也忙碌但再没有紧绷感,在这里真的体会了家一样的身心放松。于是丁阿姨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把全部的身家搬到了大爱书院”。也希望自己的朋友们能和自己一样快乐,一起入住大爱书院。
被“管”吗?丁阿姨提到,早先居住的养老院负责人的孩子曾在楼里叫嚷过:“我爸爸管着你们!”虽说童言无忌,但却真实如利剑,深深地刺伤了丁阿姨。长者们为国家,为社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到年老的时候应该享受社会给予的照顾、理解,尤其是尊重,不应该因为他们年老失去了奉献的能力而被轻视。更何况,长者们有偿入住养老机构,就有权利获取相应的福利和服务,这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在大爱书院,强调的是服务与支撑而不是管理,这也是书院工作人员坚持贯彻的运营方针,所有工作人员从内心认同“服务者”的身份,并为长者自治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工作支撑。典型的方式是每月召开的小型交流会和院友会。在交流会上,大爱城投资控股集团副总裁兼养老运营公司CEO乌丹星乌博士,曾与丁金凤阿姨讲述了大爱书院、大爱城的发展历程。大爱城成长中走的直路弯路,未来的规划和坚持等等一一详陈,使阿姨内心里对书院工作有了底。阿姨每每参加院友会,工作人员都会详细分享书院建设情况,汇报各项工作进度,就像对领导进行工作汇报一样认真,正式。真诚的沟通和体贴的服务,让丁阿姨感到心理舒坦。丁阿姨说,她信任乌老师,信任大爱书院。
老了,更幸福
让每一个长者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是大爱城养老的初心和原点。除了保持他们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从多种康养服务的专家团队的配置,到多种书院文化艺术和养生课程,关注长者身心由内而外的健康;从自主打造房间风格,到灵活入住退出机制的提供,更开创了长者自治的书院运营模式,将书院管理权、书院事务话语权交到入住长者手中,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和支撑,全面发挥长者的自主能动性,尊重长者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建议和意见。
大爱书院用心把对每一位长者的关爱,融汇到服务细节之中,让长者享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照料。正如乌丹星博士所谈到的——养老,应是养不老,是让每一个长者的晚年得到尊重,愿中国的每一位长者,都能体会到亲情健康的关怀,老了,更幸福。
(责任编辑:飞云)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