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组建以来,深圳高新区着眼未来,科学统筹规划、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质增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生性发展之路,开辟了良好的绿色创新生态,获得了显著成效。
长远布局 瞄准未来
盛夏7月,记者来到深圳湾畔的软件产业基地,只见几栋新的产业大楼拔地而起。“这栋大楼内都是信息技术企业,那栋完工后将有创业投资机构集中进驻,另一侧是创投机构所在的深圳湾创业广场,不仅布局了产业,也布局了资源和服务。”深圳湾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杨德群向记者介绍。产业园区欣欣向荣的建设与合理的资源优化布局,不但彰显了“深圳速度”,也是坚持“质量型发展”的良好体现。
“我们瞄准的是未来。”深圳市市长许勤曾这样说。将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未来,2009年,深圳提前谋划、主动布局,编制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纳入了14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规划面积达185.6平方公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下一轮经济增长所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了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
深化改革 开放管理
“落户深圳3年多,我们团队感觉非常幸运,到这里,来对了。创新创业的环境非常棒,政府的服务精神、服务态度都非常好,‘垦荒牛’的精神被普遍认同,一些扶持政策对我们帮助很大,高新区的大企业人才输送也相当重要。”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源浩说。
2013年,海外留学多年的黄源浩回到深圳创业,其团队凭借先进的3D传感、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入选深圳市“孔雀团队”,获得财政支持。不到3年,公司迅速成长为全国首家自主完成3D计算芯片及3D体感器研发并实现量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成立之初,深圳高新区就实行开放式管理,实行只针对产业不针对区域的优惠政策;2012年,深圳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率先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并加挂深圳高新区管委会牌子,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整合创新资源。科技资金支持和产业空间配置双管齐下,高新区密集涌现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4G、超材料、3D显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位置,创新能力向源头、引领式创新跃升。
内生培育 独具特色
“你好易狗,今天的天气怎样?我要去深圳大学。”车主话音刚落,集行车记录、定位、导航、信息查询、接收为一体的智能后视镜立即应声作答,并自动规划最优行车路线。两年不到的时间里,生产智能后视镜的这家智能硬件公司在深圳湾创业广场的孵化器中成功孵化,自主研发并量产了这款产品,并和平安集团展开合作,计划广泛应用在出租车、网约车上。
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一批致力于用科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初创公司、中小企业,犹如一丛丛树苗,在深圳高新区旺盛生长。
一片森林中不仅要有参天大树,还要有不断成长的小树苗,才能形成持续、健康的生态。多年来,深圳高新区充分利用对大型企业、外资企业招商引资的成果,坚持内生成长、自主培育为主,战略性引进为辅的原则,依靠内生培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根植于深圳本土的科技产业体系。深圳高新区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者的“天堂”。
(记者 金振蓉 严圣禾 党文婷)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朝晖)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