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差异与统一是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的确,《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人类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海尔布隆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它不仅提供了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创造历史的行动的指南”。可见,海尔布隆纳是把马克思主义上升到“行动指南”的层面加以阐释。
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行动指南,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真谛所在,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正因为此,与时俱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尽管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止步于19世纪;尽管产生于欧洲,却影响了全世界。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焕发出蓬勃生命力,使之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指出,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他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并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深入披露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最不朽的成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些过时论常常以时过境迁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除或缓和论、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熄灭论、与实践不相符论等多种形式登场。深入探究,这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思想根源就在于只看到了“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差异性,却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性。
“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差异性主要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条件与历史语境不同,各自面对的现实性问题与历史任务也不同的。“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一脉相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立场是基石,观点是核心,方法是灵魂。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也在实现自我革命,不断地对马克思主义旧有的在场形态进行自我扬弃。“在场”意味着追求统一,而“出场”则意味着差异的呈现。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在场的统一,那么就必须深刻理解出场带来的差异。统一与差异,相互区别、相互照应。如果把一切在某种特定语境中形成的理论结论、话语僵化为永恒在场的逻辑,就是教条主义。这也恰恰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产生的主要根源。
因此,我们在看到“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之间差异性的同时,还要看到他们之间的统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曾经为工人阶级的胜利与人类的解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西方世界又重新“热捧”马克思的“幽灵”。
正确处理“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之间差异与统一的辩证关系,需要树立科学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既然是行动指南,那就意味着为人们提供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启迪,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因为任何真理一旦剥去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与语境,就不再为真理了。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以当下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回应群众的社会关切。 (杨海)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李宝凤)
上一篇:将榜样力量转化为文明追求
下一篇:《慈善法》 新规助推社会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