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在为许多无助的人“救急难”的同时,也为诈骗滋生了土壤,这让很多善意民众赔了钱也伤了心。日前,《慈善法》正式施行,民政部组织开展了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工作。13家网络募捐平台获得“官方认证”,这意味着网络慈善即将进入“固定入口、统一监管”时代并随之规范起来。(9月19日 《人民日报》)
近几年,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其中,其中网络募捐以其简单、方便、高效的特点,成为一些爱心人士做慈善的主要渠道。网络募捐平台虽然可以方便网民通过网络献出自己的爱心,但是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大量骗捐、诈捐的事件屡出不穷,极大的伤害了爱心人士,同时也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使网络募捐平台陷入诚信危机。《慈善法》的正式施行不仅对于慈善活动有了相关的法律规范,提升了慈善公信力,也规范了网络募捐平台的运行。
虽然13家网络募捐平台获得了“官方认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人们爱心的风险担忧,但是如何让“持证上岗”的网络募捐平台真正发挥效力,还需全社会多方合力,严格监督和管理。
平台要加强审核。网络平台的求助信息很容易被当事者的朋友或网友大量转载转发,其中混杂的虚假信息极具迷惑性,让人信以为真。这就要求网络募捐平台要把好求助信息的审核关,尤其是“持证上岗”的募捐平台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所发布的求助信息要经过多方求证,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同时,平台也需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到底,对不实信息承担“连带责任”。从根源上杜绝虚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爱心网友才能够放心捐款。
社会要加大宣传。一些网民面对陌生网友或非正规平台的网络求助没有丝毫警惕之心,他们的善良和爱心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爱心网友逐渐对网络募捐失去了信任,害怕被欺骗。所以全社会需要大力宣传,引导广大网民通过正规的有资质的网络募捐平台奉献自己的爱心,同时网民也要提高辨别虚假求助信息的能力,更不做虚假的求助信息传播扩散的帮凶。
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有些需要社会帮助的人在得到爱心网友捐助之后就销声匿迹,有些人打着治病上学的旗子在得到捐助后将“救命钱”挪作他用,甚至“携款而逃”。捐助者通过网络捐款之后往往没有下文,得不到任何后续反馈,这种情形让爱心人士极为“受伤”,同时对慈善机构的信任也大打折扣。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网络募捐平台加强监督和管理,全程监督跟踪募捐善款的使用情况和余额处置,进一步完善网络募捐公开制度,真正让网络募捐运行在阳光下,打消人们奉献献爱心时潜藏的担忧。
网络募捐平台只有在法律的规范约束和全社会的监督下,才能长远健康的发展下去,才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敖春颖)
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保护网络文学版权要出重拳
下一篇:多样共存 互鉴共进 合作共享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