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营造支持性的宜居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生活独立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统筹规划、提升全社会的老年宜居理念,还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消除制约养老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加上之前由全国老龄办等25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关于“养老”的话题再次占据热搜榜前列。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将新增老年人口近1000万。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老年人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社区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参与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却越发突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与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为老年人营造支持性的宜居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生活独立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对老年人来说,安全、便利、舒适的宜居环境建设并非“高配”,而是“标配”。就拿笔者所居住的小区来说,老年人下楼难的问题就很突出。由于没有电梯,下楼成了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的一大难事。不少老旧小区普遍缺乏必要的适老设计及无障碍设施,道路不平整、楼房出入口缺乏无障碍坡道,坐轮椅的老人要想外出活动、看病就医是很不方便的,就更谈不上舒适了。
即便有老龄服务设施的地方,由于缺少合理布局和合理配套,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不少养老地产商开发热情高涨,但项目定位不清晰、产品缺乏细分等问题同时存在。甚至,有的项目规模过大,重豪华轻适老,不利于老年人生活。
随着养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有望迎来养老居住产品市场化建设高峰,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将更加凸显。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
首先,要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统筹规划。各地在城乡规划中,首先要考虑到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问题,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在提高各类公共建筑、空间和设施的适老化程度的过程中,按照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标准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形成对老年人友好舒适的公共环境。
其次,要提升全社会的老年宜居理念,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把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列上议事日程,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对老年宜居相关标准规范的全面修订和完善,尽快形成一套架构健全、内容呼应的标准规范体系,从规范抓起,从标准抓起,避免形成新的“问题环境”。
此外,城市的基本单位是社区,积极推进社区已建住宅的无障碍改造,改善社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状况,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有关部门应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建设宜居社区,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必要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雪霁)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