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谁为艺术创作把握方向

发布日期:2016-10-29 14:24:08 来源: 作者: 点击:392次 字号:增大 减小
  

   谁为艺术创作把握方向

 

  ——来自首届“琅琊论坛”暨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研讨会上的声音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周年,推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临沂大学共同主办,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光明日报文艺评论中心、临沂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承办的首届中国文艺“琅琊论坛”暨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研讨会近日在山东临沂举办。与会评论家围绕“文艺新常态:中国话语与当代表达”“文化自信与中国话语”“齐鲁文化与文艺鲁军”“社会转型与文艺发展”“齐鲁文艺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等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文化不等同于经济,也不等同于政治,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权力并非独立存在,它更多时候折射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观、价值观、人文情怀甚至综合实力。全世界各国间文化竞争的背后都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然而体量不等同于质量、知名度不等同于美誉度,文化大国也同样不等同于文化强国。因此,我们要想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首先要提高承载文化的产品的质量。

  戴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由最初政治导向下的单一化、标准化逐渐过渡到多元化与全球化,创作者也有了从英雄主义般的为大众写作到作为大众进行写作的思维转变。当下,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的审美越来越趋向于娱乐性、趣味性、表面化,致使相当一部分含有精英诉求的优秀作品越发得不到关注。同时,浮躁的创作心态,导致一部分创作者缺乏创作诚意,影响了作品的质量,比如以现实主义题材来讲,遮蔽、回避现实、整体失真的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经不起细致的推敲。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指出,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文艺的崛起,尽管引发了一些乱象,但也为中国在文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打造中国知识学派,为中国在世界舆论上参与争夺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机会。当下,随着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代表的国学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领域正呈复兴之势,因此我们要抓紧实施国家网络文艺战略,加紧对网络文艺的重译、重释、重述与重塑,这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述卓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的趋势与文艺评论视角的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城市文学、表现自然生态变化的生态文学以及网络文学、青春文学、非虚构文学、先锋小说等不同文学形式纷纷出现。文学评论视角方面,19世纪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学批评以传记式批评为主,20世纪初英美新批评崛起,20世纪中期结构主义开始盛行,紧接着接受美学兴起,20世纪后期又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整个世界文学批评经历了从审美批评到文化批评再到价值批评的转向,这一点在中国也同样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为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山东省2015年实施了签约文艺评论家制度,第一批签约的30位文艺评论家,结合山东省的文学、戏剧、影视、书画等创作实践,撰写了大量文艺评论,在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与会评论家同时也指出,山东的文艺评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加强和改进山东的文艺评论工作?与会人士认为,文艺评论家肩负着引导文艺创作、引领群众审美的重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指导文艺评论工作。

  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明确文艺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更加鲜明地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聚焦“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进一步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聚焦作品质量。同时,要坚持正确标准,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秉持真理、公道直言、实事求是,尤其在事关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历史认知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敢于批评和斗争。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胡一峰认为,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要为文艺评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鼓励评论家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也许一位两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并不能挖掘到文艺的真相,但真理越辩越明,随着越来越多评论家的加入,我们就会无限接近事实真相。(陈萱 上官修启)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阳光)

上一篇:刘劲:与长征精神同行

下一篇:影视剧如何从“产品”到“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