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学校减负后的轻松自如,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的热火朝天。体制内的素质教育与体制外的应试教育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图景。人们不禁追问,小升初取消了,中考名额分配了,优质教育扩大了,均衡教育推进了,为什么学习压力丝毫不减?为什么校外培训愈加火爆,甚至“一座难求”?(《光明日报》11月28日)
其实,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舆论将这归为教育培训机构的逐利,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还有人批评家长不理性,过分焦虑让孩子不堪重负。这些都不是培训热的关键。教育机构的火爆,是因为有现实的市场需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引导这种需求。发禁令是容易的,校内减少作业、考试是容易的,把责任推给培训机构和家长也是容易的,但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必须直面学生负担较重这一真问题。
当前,很多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时,不得看奥数成绩、竞赛证书,不得举行笔试,只能进行“见面会”。可是,当一所学校只招300人,却有七八千人来报名时,学校用什么来对学生进行筛选?近年来,针对择校热造成的竞赛热、考证热,很多家长十分焦虑,甚至有家长呼吁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相比各种竞赛、考证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以及给家长带来的焦虑,家长们宁愿选择回归统一入学考试。这种呼声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们对教育更加均衡的渴求。
义务教育的不够均衡,让孩子在小学阶段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学业负担很难减轻。以奥数为例,很多家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培训是难以获得竞赛名次和证书的,但他们还是会让孩子上奥数班,因为他们希望孩子多学、学深、学难一点,以便提高数学成绩。这门中高考的主科,如果学不好是无法考出高分,进理想名校的。所以,取消奥赛中高考加分对整个奥数热影响并不大。而校内降低学习难度,更是把学生推向培训班,因为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落后。其他科目的培训热,逻辑与此一样。
近年来,我国也在启动新高考、中考改革,一些地方的新高考改革已经在2014年启动,但主要内容是科目改革,却没有进行录取制度改革,还是按分录取;而在科目改革中,不论是高考的“3+6”选3,还是中考的“4+X”,数学都是核心科目。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学生负担很难真正减轻。
在现有环境下,要想把学生彻底从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难度很大。即便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门的减负令,减少考试、作业,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下,离开校园的学生还是会扎进校外培训班。因此,只有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同时深入推进中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才能给孩子们良好的成长空间,切实减轻家长的焦虑。那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会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包括竞赛培训和考证、考级培训等,走向关注学生个性、兴趣的培训,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该给教师一个家校合作“负面清单”
下一篇:问题学生获表彰不能取消了事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