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智能制造青睐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发布日期:2018-04-08 10:01:28 来源: 作者: 点击:277次 字号:增大 减小
  

 既能动手实践,又具较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将大显身手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发展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与之相对应,对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物”没有“人”的传统生产,将在智能制造时代被颠覆

  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

  传统企业将制造过程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工程层面、技术层面和技能层面。工程层面的工作是产品的设计、规划与决策工作;技术层面的工作是生产第一线的工艺设计或设备维护工作;技能层面的工作是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作。

  然而,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各层面的工作将相互融合,从而使工作结构呈扁平化趋势。这种不同层面间的融合需要大量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也使智能制造在人才需求层次上整体呈上移趋势。

  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技术来达到智能化的效果。“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技术创新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做了具体规划。但创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智能制造将内在地要求从业者进行创新性研究,研究与创新将成为智能制造工作内容中的应有成分。

  比如,在传统制造企业中,就个体员工而言,服务与生产是相互分离的,服务属于销售或售后服务人员的工作范围,车间内的从业人员只是按标准生产产品,往往眼里只有“物”,没有“人”。智能制造将完全改变这一状况,它的目标是把生产线与库存、产品和客户全部连通起来。

  应用型人才学历层次高移:“本科及以上”才是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在高端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大,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和技术岗位,将需要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具体而言,他们既能动手实践,又具有较高学历层次,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这一需求特征也相应带来了人才培养层次高移,本科及以上层次技术教育成为未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中国制造2025”主导下的高端制造业发展,以智能化生产为主,知识密度高且多维集成,高新技术中知识的含量越来越高。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更全面、宽广的知识背景,要具有自动化、信息技术、机械专业等多学科背景知识,同时要了解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

  事实上,现代技术越来越复杂,不同领域的技术之间相互渗透。智能机器人可替代部分“低技能”劳动力,但智能化生产线和大数据系统的指挥、操作和运营需要更具专业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弥补机器的不足。这就要求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操作智能化设备,并对智能制造设备进行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

  此外,智能制造将各个制造环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不同的职业分工将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与之相对应,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既要负责生产,也要参与研发与设计;既是生产者,也是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与问题解决者。因此,快速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都是智能制造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高度融合,是智能制造时代的新要求

  “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系统创新。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以及智能化制造模式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第二次机器革命》 中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创新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他们能够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正成为市场的主要支配力量。实施“中国制造2025”非常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人才。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它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涵盖了坚忍不拔、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等职业品质。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无论社会经历怎样的深刻变革,技术如何发展,职业如何变迁,产品的质量是最大的竞争力,未来产品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注重细节、注重品质。从这一意义上说,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制造模式和工匠精神完全契合。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之间有着高度的融合性,用创新的精神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精雕细琢、追求极致,两者结合体现了智能制造的时代要求。

 

 

  (作者为上海电机学院校长)


来源:文汇报 作者:胡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雪霁)

上一篇:百城住宅库存规模降至近五年最低值

下一篇:架空线入地,给品质生活一个亮丽的视野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