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姜春媛)有这样一种说法,2013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口罩之年”,在这一年,我们的呼吸系统经历了一场“灾难”。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1月14日公布,2013年的霾天创52年来最多;而近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披露, 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达五六级的重污染天数累计为58天,相当于每六七天就会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16日是2014年春运大幕开启首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486,严重污染;此外,去年10月,一场深秋大雾致使东三省的省会城市全部处于重度污染;12月初,一场持续时间超过一周的雾霾袭击了我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
“核雾染”真的确有其事吗?
近日一条突然蹿红的网帖称“空气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是目前国内大范围雾霾的原因”,于是“核雾染”这个新词开始“走红”。“核雾染”真有其事吗?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指出,我们对放射性物质的认识,应该说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也就是自然界当中,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就是说任何物质里面,不管它含量多与少都是含有这种物质的。包括我们的体内,这种物质也是有的。大家关注的不光是这样一个题目,而是说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对大家造成影响。“大气当中这些东西是不是就像网上那篇文章说的那样,我觉得现在好像还没严重到那样个程度。也就是说,通常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讲的‘放射性’是我们环境保护当中关注的一个方面,但是对于公众健康来讲,它只是众多的因素中一的种,而且不是主要危害因素。”
“至于说发现在燃煤电厂旁边有高辐射区,我觉得这种说法非常不科学,因为已有过这方面大量实验和研究来表明,它排放出去的量是非常小的。”陈晓秋说,近年来,包括国外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咱们国家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包括环保系统前几年做过一次全国污染源调查,里面不光是非放射性的调查,也包括大家提到的所谓伴生矿也有。至于铀里面面对公众的计量是没那么大的。
调整能源结构是关键
不管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事实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所以,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最迫切需要的,还是要用法律来规范经济活动和人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习惯。因此,首先需要对雾霾追根溯源。
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社科院此前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中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大气污染物逐年增加,主要源于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及地面灰尘等。
纵观全球,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特例。上个世界,洛杉矶、伦敦、德国鲁尔地区都曾经出现过严重的空气污染。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一直希望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00年左右也考虑过将煤炭比例降低到60%的可能。但由于某种原因,煤炭成为中国发展重工业最廉价的首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从北京来看,还是化石燃料这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大,从去年以来北京明显的几次雾霾发生,我个人感觉还是和化石燃料燃烧比例比较大。“特别是我说的是短期的雾霾事件的发生,首先汽车短期内不可能增加那么多,恐怕还是周边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比较重要的。”
治理雾霾,国家、政府共同努力
早在去年底,环保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而今年趋于严重的雾霾天气更使得中国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法律标准和区域联防等十个方面对大气治理作出要求。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在未来5年投资2775亿美元治理空气污染。这个计划提出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力争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面对雾霾,地方政府也正在打响一场场“呼吸保卫战”。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均实施了严格的“限污”措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河北省制定50条整治措施,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环保部还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签订大气防治目标责任书,立下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
雾霾天气也让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能源结构变得更加迫切。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现在中国大气污染还比较严重,在解决空气污染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国采取了三方面措施,既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发展可再生能源,它是零碳的能源,是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植树造林,这也有助于降尘。
解振华指出,应该说解决空气污染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是比较一致的,而且解决的问题大体上是同根同源。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指出,对中国来说,我们现在要解决雾霾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能源结构。
“中国还有非常多的其他能源,比如说常用的天然气,我们有56万亿立方米,到今天还没有很好的投入资金,也没有很好的开发。另外,我们还有非常规的天然气,如煤层气、页岩气,甚至砂岩气。”韩晓平表示,这些到今天都是投入不足,投入不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投资主体太少,只有一些公司在进行,其他的企业没有办法进入,进入以后技术各方面的配套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的改革开放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是能源结构国家要考虑,再一个就是工业布局,因为最后还要考虑公众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所以从工业布局上也要考虑。这当然涉及到一方面要加强产业在防治污染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再一个就是工业布局时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说这个地区大气扩散能力不太好,那这个地方显然重污染企业等等之类的设置在这里就不合适,因此在具体布局的方面也需要考虑。”陈晓秋表示,整体来说还是从源头抓起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后端的治理一个是投入的资源也比较多,再一个毕竟你是治理,效果就不见得比从源头根治的效果更好一些。
(责任编辑:周欣雨)
下一篇:汪洋:坚持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新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