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刘铮、李延霞、张辛欣)经济增速从以往的两位数平稳落到7%至8%的新平台,“三产”超越“二产”经济结构迈上新台阶——这一下一上之间,注定了2013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和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成绩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稳、进、好”: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单:
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7.7%,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6%,低于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之比提高到46.1%,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稳、进、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用这三个字概括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具体来说就是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平稳”二字不平常。对于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期的中国经济而言,换挡不失速是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习惯了多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最后一次达到两位数平台之后多是一路下行,让外界不免有些担忧。
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看来,中国经济总体下行已持续3年,但在2013年有所不同:2013年经济增速始终在7.5%至7.8%之间小幅波动,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基本确定了新的平稳增长区间,这是标志性事件”。
与经济增速的平稳相比,百姓更能直接从中受益的是物价涨幅的平稳。尽管2013年“猪周期”再起,但中央及时强化了调控,全年猪肉价格涨幅控制在0.3%,“二师兄”没能再像往年那样发威。特别是2013年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大关实现“十连增”,更是为稳定物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去年除了牛羊肉、牛奶价格较高以外,其他日用品价格都上涨不大。”56岁的济南市民李程说,老两口吃饭每月花费600元左右,养老金每年都涨,在这种情况下,感觉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马建堂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和物价的搭配“某种程度上在全球恐怕也是独领风骚”。2013年在中国经济实现7.7%增长的同时,据世行预测美国经济增速为1.8%,俄罗斯为1.3%。在2013年10月份中国CPI达到3.2%的年内高点时,经合组织数据显示印度CPI上涨11.1%,俄罗斯上涨6.3%。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经济在增速平稳下台阶的同时,努力使质量和效益上了新台阶。
“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历史性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阶段表现出的新特征。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认为,今后重化工业增速将持续下滑,第三产业发展将节节加速,对吸纳就业、保护环境和支撑传统制造业升级都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稳、活、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回首2013年,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中,有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不变”——全年中国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没有动,甚至在银行间市场一度出现流动性紧张局面的情况下仍不大规模“开闸放水”。
中国宏观调控的思路在这一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历史经验看,每当经济遇到较大困难时,往往是宏观政策大转向、大力度出手的时候。然而,海内外的观察家注意到,这一次大不相同。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一路走过来的2013年,特别是上半年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二季度增速已落至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7.5%,市场预期前景不明,外界对中国经济跌破底线充满担忧。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处惊不变,凸显定力。在不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的同时,中央出台了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等一系列措施,精准发力扩大内需、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说,2013年得益于宽带中国、信息消费等新增长点,公司在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和消费者领域均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年销售收入将比上年增长约8%,营业利润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
“经济在2013年中期开始能够稳住并逐步向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马建堂把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归纳为16个字: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革)调(结构),长短结合。
马建堂说,稳定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了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同时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政策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打造基础。
2013年中央还着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对部分小微企业免税等改革措施,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大力淘汰钢铁等落后产能,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医保报销比例等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努力为人民生活“兜住底”。
“2013年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国形成了一整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新的宏观政策体系。正是在这种新的宏观政策体系作用下,中国经济才能在2013年找到新的平稳增长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改革、改革、还是改革”:激发中国经济不竭动力
中国经济2013年的稳中向好,为2014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强问题仍然突出,增强投资和消费这两大驱动力的手段仍然比较有限。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产能过剩顽疾更加凸显,房地产调控处于胶着状态,而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风险也在积累。
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看到经济运行中有利局面,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力。马建堂说,研究判断中国经济运行走势一定要看基本面、抓基本格局。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在推进过程中,这一过程既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消费需求,还会改进供给的效率。
以新型城镇化为例,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这3个‘1亿人’目标,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也提出了艰巨的改革攻坚任务,是未来十多年时间里稳增长的潜力、调结构的支撑、促改革的方向、惠民生的手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结构调整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充满机遇。抓住这样的机遇实现跃升,企业将由大变强,经济将转型升级。
“传统成长路径放缓促使家电企业寻求新的成长空间,探索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家电企业转型的重要战略。”TCL董事长李东生说。2014年,TCL将大力发展超高清4K电视、4G手机等新的业务增长点。
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传统支撑力量比如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旺盛外需等都在消退,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活力。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而简政放权、利率市场化等关键领域改革已提早动手推进,2014年则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攻坚战将打响。
“改革、改革、还是改革,是2014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很重要原因。”马建堂说,这些已经采取的和将要采取的改革措施,一定会激发国家发展的内生活力,一定会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一定会调动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
(责任编辑:周欣雨)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