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修缮现场,工人对澄辉阁游廊进行油饰,梁上的彩绘部分在修缮时使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护。记者 邓伟摄
颐和园内一组倚山而筑、可循廊观景的古建筑群,正在渐渐恢复晚清面貌,即将以更“健康”的状况重新亮相。记者昨天获悉,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修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于年内完工。
可饱览山湖美景,犹如置身画中游览,故名“画中游”。画中游景区始建于乾隆年间,由画中游殿、澄辉阁、爱山楼、借秋楼、石牌坊等组成。颐和园内,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借用地形起伏而形成高低错落之势,以楼阁为重点,陪衬亭台,爬山游廊连通上下。突出于群组中轴线最南端的2层亭式敞阁为澄辉阁,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澄辉阁东西两面依着山石的升起连接着爱山楼与借秋楼;澄辉阁后部,天然裸露山石上堆叠而成的一组假山,巧妙地与阁、游廊相连,构成上下穿插的曲径;经假山北面的石牌坊,可到达一组由爬山游廊环抱而成的庭院,庭院的主体即是小巧别致的画中游。
“正因为地势高敞,画中游景区才可兼具观景与得景,但这个地势也增加了材料运输的难度。”施工方首开房修一公司画中游建筑群修缮项目经理王俊生介绍,考虑到不影响市民的游园体验,所有材料都不允许通过机械设备运上山,只能采用人工搬运的方法,而且都安排在闭园之后。采访时,记者正巧遇到工人们将物资运上山,一个小推车,四个人慢慢推着往上走,“最高峰时,每个工人每天平均要运料约700公斤。”
据了解,此次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建筑面积约1021平方米,修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本体、院落地面、墙体、山石等修缮,文物构件、古树保护等。这也是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较大规模整修。“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屋面的部分瓦片已经糟朽,院落地面出现裂缝,借秋楼呈现出歪闪情况。”王俊生告诉记者,秉持着修旧如旧、对古建筑群扰动最小的原则,项目部只对必须更换的材料进行替换。
入行31年的梁师傅,昨天正在借秋楼内进行着油饰作业。“文物修缮没有太容易的事情,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麻五灰’、十三道工序,一道都不能少。”梁师傅拿着一个2厘米的刷子边刷边说。记者注意到,此次画中游建筑群修缮工程,不涉及彩绘部分,正式动工前,工人们先用薄膜将约350平方米的彩绘一丝不苟地包裹保护起来,待油饰施工进入到后期,再把薄膜取下来。“这就需要咱们干活更仔细,在油饰和彩绘的衔接部分做得更好,一点点慢慢刷,丝毫不能松懈。”
目前,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修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按照计划将于年内完工。(记者 赵莹莹)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冰冰)
上一篇:通州蔬菜基地产出高糖度番茄
下一篇:北京冬奥会倒计时装置、冬奥艺术系列展亮相北京冬奥组委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