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老北图:八十年代的阅读记忆

发布日期:2016-04-22 11:46:44 来源: 作者: 点击:2054次 字号:增大 减小
  

 

80_调整大小

不过,每个爱书人都有对自己心仪的图书馆的想象,乃至回忆。而从图书馆汲取过营养的作家,即使在其虚构作品中,也能窥出他对这一特殊所在的情感。在我看来,出生于北京的小说家宁肯,大概是最愿意以图书馆入小说的作家之一。人们在他早期的作品《蒙面之城》中,可以与图书馆相遇,也能在近两年的新作《三个三重奏》中,看到那个坐轮椅的读书人,身处图书馆的场景。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宁肯的这篇文章,或者会唤起同龄人的共鸣。那既代表了刚刚走出精神饥渴的一代人的状态,也是对北京这座城、一些地标性图书馆的回忆。

——编者前言

老北图:八十年代的阅读记忆

许多年前,北海公园神秘关闭,1978年3月才又重新开放。没人知道当时为什么关闭,关闭时没有任何交代,后来才知道是江青王洪文等少数人以革命为名占据了北海,北海公园成为极少人游玩休憩的地方。谁说那时没有腐败?腐败得不厉害?个别人公然强占公共场所,还有比这更腐败的吗?现在的人再腐败,贪污的钱再多也还不敢把一个公园据为己有。但这事发生的1971年,号称是最“革命”时期。

但我要说的不是北海这件事,而是北京图书馆,老北图。主要是二者离得太近,一栅之隔,大的空间上看,北海—北图完全可以看作一体。如果坐在阅览室靠窗的位子伸个懒腰或休息一下眼睛,即可望见北海碧波荡漾,轻舟影斜,琼岛春阴。特别是冬天的雪,银装素裹,白塔显得更加素白。换句话说,北海的四季就是北图的四季,没有对北海的记忆,北图的记忆是不完整的。

北图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仅仅建筑本身便不可多得,是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空间作品,后来再也找不到如此完美的古代与今天结合。一进北图并不算宏伟的朱门便可见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形成两个面积很大的天井花园。主楼文津楼为汉白玉雕栏、石阶,类似故宫的某个大殿,龙雕显示着东方气度,整体建筑平面造型为“工”字形,预留了未来发展空间。建筑高度17.99米,总建筑面积9622平方米,仿木钢筋混凝土架构与细部做法合乎清代营造则例。内有数千种不同年代的地方文献资料,从宋代最早形成规模的方志影印本,到方志发展鼎盛时期的明清两代古籍,从最早的馆藏南宋辑熙殿、明文渊阁到清内阁大库的藏书,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当过馆长。内部功能设计灵活多变,完全现代,集借、阅、藏三位一体,打破了古代“藏书楼”封闭办馆观念,读者、书籍流动起来互为通道,配楼阅览室与半地下书库,以木旋梯上下连通,颇方便取书。书报加工、编目、办公则隐于中廊及后楼底层相对独立的区域,各阅览室、研究室环境优雅,舒适,光照充足,而汉代瓦当屏风又提示着历史与时间,本身就是一部大书。

馆内有个小门,可直接走进北海,一见碧波与神秘白塔,但多年来我从没找到过传说中的小门。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中外合拍片:“借船出海”行不行?

下一篇:中国最大数字币网络交易平台将上线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