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内蒙古农牧业增长新动能加速形成

发布日期:2017-06-25 21:18:59 来源: 作者: 点击:928次 字号:增大 减小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奇迹。作为内蒙古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斐然成就。围绕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牧区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王关区接受了记者专访。 

  新常态下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2016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农牧业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农作物、牲畜良种率达到96%以上,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超额完成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粮食生产克服严重旱灾影响,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55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6亿头只。在王关区看来,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是经济新常态下更加重视内蒙古农牧业基础地位的结果。 

  王关区表示,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农牧业是内蒙古农村牧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内蒙古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显著增加,在消费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大大提高。 

  “内蒙古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是全国净调出粮食的五个省区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200亿斤。”王关区表示,内蒙古农作物种植结构中七成以上为粮食作物,粮食种植结构又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马铃薯五大作物和谷子、莜麦、糜黍、大豆等为主。目前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并具有地域特点和品牌优势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有西辽河平原及中西部广大地区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河套、土默川平原、大兴安岭岭北地区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的优质马铃薯、杂粮杂豆生产基地,大兴安岭东南的优质大豆、水稻生产基地等。 

  王关区表示,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国内市场上牛羊肉、奶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供给保障。内蒙古牛奶、羊肉和山羊绒产量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第4位。内蒙古优势基地牛奶、牛肉、羊肉已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89%72%83%,优质羊绒产量占到全区总量的39%。目前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并具有地域特点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有土默川平原区、河套平原农业区、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区的奶牛养殖区,科尔沁草原和西辽河平原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岭西区的牛奶生产区,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中东部传统肉牛养殖区、西部高端肉牛养殖新兴区,以白绒山羊为核心“品种资源保护”的绒山羊养殖区。 

  农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其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增长方式转型、转变,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王关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蒙古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步伐有所加快。 

  内蒙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30多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699亿多元,不仅增长幅度巨大,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王关区举例说,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逐渐缩小,1980年占64.3%2000年占56.8%2010年占48.8%2012年占47.8%;畜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1980年占31.0%2000年占37.8%2010年占44.6%2012年占45.7%;林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略有减小,1980年占4.4%2013年占3.6%;渔业产值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1980年占0.3%2013年占1.1%。“畜牧业在第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王关区进一步表示,内蒙古畜牧业的畜种结构、畜群结构、品种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牲畜地方品种改良、良种引进的水平提高。内蒙古2012年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654.2万头()2013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718.69万头()201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1587.3万头(),数量增加、个体品质优化。优势畜种个体产出效益向好,2014年与2010年相比,地方品种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胴体重提高2-3公斤,增收150元左右;西门塔尔牛胴体重提高10公斤,增收500元左右;规模牧场荷斯坦奶牛年产奶量较2008年提高860公斤,增收2000-3000元。为了减少草场冷季载畜量和冬春饲草储备压力,实现草畜平衡,2014年牧区冬羔早春羔比重增加到70%以上,冷季牛羊饲养量控制在4300万羊单位以下。2014年内蒙古新增羊1000万只主要来自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农区牲畜存栏占全自治区牲畜存栏的70%以上,成为畜牧业的主要增长点。 

  现代农牧业稳健发展 

  新常态要有新动力,就是经济发展从主要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王关区表示,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进步日益加速,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即创新驱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积蓄力量。“内蒙古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步提升,1995年为34%2000年为39%2005年为41%左右,2010年为48%2012年为48.5%,目前达到49.5%左右。” 

  王关区表示,内蒙古农业以优质新品种、综合配套高产技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作业、配方肥施用的六个方面全配套,创建高产示范片;大力推广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种子包衣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地膜覆盖、坐水点种、脱毒马铃薯等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单产及其品质。2008年以来,内蒙古连续实施高产高效创建活动,辐射带动全区粮油糖均衡增产累计达到103.1亿斤,其中增产粮食100.4亿斤,油料9606.8万斤,甜菜1.7亿斤。内蒙古畜牧业大力提升本地畜种的保护与改良技术、良种畜的引进繁育技术,推广两年三胎、一胎多羔技术以及接早羔技术等,从而有效增加牲畜存栏数量,提高牲畜的个体品质。内蒙古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力度,20122014年完成国家高标准土地整治1618万亩,扩大了优质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集约经营的水准。 

  “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王关区说,2012年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280.56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2.5万公顷,农村牧区用电量55.15亿千瓦时;2013年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430.57万千瓦,农村牧区用电量59.56亿千瓦时,机耕地面积625万公顷;2014年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632.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8%,农村牧区用电量63.1亿千瓦时,机耕地面积628万公顷,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2.5%83.7%53%2015年末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805.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4%。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7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5%;化肥施用量(按折纯)237.4万吨,增长6.6%;机耕地面积645.3万公顷,增长2.7% 

  全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关区认为,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全力推进“一调一降一补”,即适当调整农畜产品产能、切实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有效弥补农牧业发展短板。农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农牧业的总体产能不能去,也不能降,要着力维持、巩固、保障并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特别是农牧业的总体潜在生产能力。种植业实行休闲轮作、藏粮于地,畜牧业实行休牧轮牧、藏畜于草。对于供过于求的产品种类要调减产能,对于供不应求的产品种类要调增产能,把农牧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从而使种植结构、养殖结构调整完善、优化升级,农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相对应,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内蒙古的养殖结构表现为“一羊独大”,肉羊存栏数多、出栏量大,供过于求,产能相对过剩,而肉牛等供小于求,产能相对不足;因此,适当调减肉羊的产能、调增肉牛等的产能,是当前内蒙古畜牧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内蒙古的种植结构表现为“一粮独大”,玉米播种面积大、总产量高,在一定程度上供过于求,产能相对过剩,而小麦、水稻、有的杂粮豆等供不应求,产能相对不足。因此,适当调减玉米的产能,调增小麦、水稻、杂粮豆等的产能,是当前内蒙古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本网记者 毛莉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陕西开展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

下一篇:江苏灌云县:美丽乡村提升气质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