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程曼丽等:探寻“美美与共”的文化密码

发布日期:2017-05-14 18:08:50 来源: 作者: 点击:1756次 字号:增大 减小
  

  3.传播创新,增进理解、认同、亲近

  主持人:“一带一路”沿线民族众多、文化迥异,如何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切实增进各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认同、亲近?请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或案例。

  程曼丽:我们在与巴基斯坦当地民间机构交流时,主题紧密围绕“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主动回应、深入解答他们的疑虑和问题。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先生在现场解读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巴基斯坦的益处,通过媒体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回答问题,释放诚意,是增进彼此认同和亲近感的有效手段。

  于运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年轻人是当前文化传播中一个很重要的传播群体,他们普遍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并且偏见较少,应发挥他们的特别作用。例如哈萨克斯坦的22岁歌手迪玛希,参加了我国某综艺节目,他将中亚风情、俄语文化区的元素和流行要素结合在一起,在中国乃至中亚相关国家的年轻人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表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感受,通过哈萨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中亚主流媒体得到广泛传播。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文化交流案例。在文化传播中,我们应该找到这样一些解决传统痛点的案例,发挥年轻人和新媒体的力量,充分运用现代流行方式。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二位如何看待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责任?媒体如何更好地传递与各国、各地区交往合作的正能量、好声音?

  程曼丽:我国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更多集中于“一带一路”政策措施出台、项目“走出去”等方面,对于落地效果则缺乏足够的反映。因此,媒体应加强转换性话语建设,加强符合所在国和所在地区具体情境的政策解释和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加强修复性话语建设,各国对“一带一路”的期望与“一带一路”的落地效果间可能会有一些落差,我们应对此积极修复、完善;加强矫正性话语建设,对于已有的偏见和误解,负责任地把过去的故事讲好,把当下的工作做好。

  于运全:媒体要如实地记录好、传播好“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同行开展合作,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故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谭盾《敦煌遗音》首演亮相上海之春

下一篇: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上海首办鲁迅作品装帧展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