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网群:   北京市青年党建网   紫光阁青年党建频道

程曼丽等:探寻“美美与共”的文化密码

发布日期:2017-05-14 18:08:50 来源: 作者: 点击:1755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在埃及首都开罗,埃及龙舟体验者们在进行“龙舟拔河”。新华社发

  

  图为访谈现场,中为程曼丽,右为于运全。本报记者 姬泰然摄

  打开光明日报客户端用“小明AI‘一带一路’”扫描上图,看访谈详情。

  

  在突尼斯北部的“蓝白小镇”西迪布赛伊德,当地人在制作手工艺品。新华社发

  

  游客在丝绸之路上的敦煌鸣沙山骑骆驼。新华社发

  访谈嘉宾: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 程曼丽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运全

  主持人:

  记者 曲一琳

  文化跨越时空,文明沟通心灵。翻开世界历史版图,丝绸之路凝结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互利的动人故事,彰显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融合、共同发展。放眼“一带一路”建设,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框架下,如何加强文化交流,让中华文明于润物无声中散发魅力,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如何在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架起友好顺畅的沟通之桥?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各方代表嘉宾云集北京之时,我们邀请智库专家共同探讨,寻找“美美与共”的文化密码,求解共赢发展的时代课题,探索共同走好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

  1.跨越时空,阐释“中国方案”时代内涵

  主持人: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留下了许多辉煌篇章,唱响了沿线各国共享和平发展的主旋律,是中国为世界开辟的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之路。当前,我们在唤起各国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的同时,应重点阐释“一带一路”哪些新的时代内涵?

  程曼丽:基于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我们向世界提供的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切实贡献。“一带一路”具有时空超越性。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还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向世界阐释“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包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共识。

   于运全: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内涵,应注重三个维度:第一,“一带一路”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古丝绸之路源起于2000多年前,沿线国家进行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典范。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二,“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倡全球经济合作的创造性方案。“一带一路”需要沿线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扬光大,在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中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第三,“一带一路”是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同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也符合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非常形象地阐释了“一带一路”秉持的理念。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如何把这一理念更有效地传达给沿线各国?

  程曼丽:“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体现出我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国家形象。一方面,我们需要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自身发展方向相对接,如将“一带一路”建设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传达我们的善意,展示良好形象,以此得到对方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展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形象,需要有问题意识。国家和民族形象不是单方面建构的结果,还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可。我们要通过文明交流、多方沟通,深入了解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文化认同程度和存在的误解、隔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外界全面而真实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于运全:近年来,我们聚焦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树立四种“大国形象”,即“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做了很多全球性的受众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入展开,中国形象整体正在稳步提升,中国作为全球性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逐步树立,得到越来越多国际受众的认可。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国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国家形象建设的新维度、新目标和新内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朝晖)

上一篇:谭盾《敦煌遗音》首演亮相上海之春

下一篇: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上海首办鲁迅作品装帧展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