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周老师”
周娅的微博、微信备注是“阳光周老师”。一开始大家称呼“周老师”,她很紧张,“不敢当,受用不起啊。”后来年轻人解释现在老的少的都这么称呼,跟“老师傅”是一个意思,周娅坦然了。
除了国学课和志愿讲解日,周娅更多是在家里看书、写字、做课件,约几个好友一起看展览,也会受邀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博物馆的故事,给一些机构讲中国瓷器或者中国绘画,“都是公益讲座。”
“作为博物馆的志愿者,我们做的就是文化普及工作,我和你一起分享、一起感受,过程中你也就学会了怎么看、学会了如何欣赏,更主要的是你把走进博物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周娅说。
从事金融工作的年轻人山石,几年前带外地的朋友逛故宫,无意间被正在武英殿讲解中国绘画的周娅吸引,从此爱上了故宫。从一开始的分不清钧窑、汝窑,到如今对故宫的藏品如数家珍,山石说,“是周老师让我爱上了故宫。”
“每天特别忙,但特别充实”,如今也在故宫做志愿讲解员的山石,与那些曾经厮混的“牌友”已经“失联”多年。“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内心越丰富,人也变得越来越谦和了。”
15年来,做志愿讲解员的周娅不仅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更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一起学习国学的王充夫妇与周娅既是同学又是朋友,经常一起结伴旅游。王充说自己刚退休时喜欢跟老战友老同事聚会、喝酒,但时间长了也觉得很没意思。在爱人的带动下,“加入到了‘周老师’的队伍里。”他说,周娅不像一个70岁的人,她的思想是多元的、开放的,她始终在学习,并且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和思考,“跟周老师在一起,我们的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富有。”
“被别人惦记、喜欢是一种幸福。”令周娅格外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讲解员的队伍,他们懂外语,懂技术,知识更加丰富,他们有头脑、有活力,更有魄力。“为了讲好一个展览,他们可以立刻飞往当地去亲自体验。”周娅用了四个字:“后生可敬!”
“过两天我要跟几个年轻志愿者一起重返意大利,再次去感受‘意大利与文艺复兴’。”周娅俏皮地笑着,“我要趁着他们还带我玩,我还能走得动,赶紧走。”
“周老师,我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您,也正好跟您汇报汇报,可儿这次历史考得特别好,她说答题时脑子里都是您讲解的样子。”周三中午结束了阿富汗大展的讲解,周娅躲开粉丝,走向东华门方向的僻静小路,这是她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突然一个年轻妈妈的声音把她拽住。
沐浴在东华门温暖的阳光下,满头银发的周娅笑了。(记者 强晓玲)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有部分文章是通讯员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对相关文章进行删除或其他方式处理 。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谢谢监督!】